劉學正
閑暇時,我又走進街角的舊書店,店主也算得上是故人,隨手遞過來一本書說:“這個挺不錯,是詩人顧城的父親寫的,他年輕時候的戀愛故事!蔽夷迷谑掷镆豢,《年輕時我熱戀》,果真是顧工的作品。
書中那段跌宕曲折的人生經(jīng)歷,極具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,應接不暇的世事紛爭,讓我難以釋卷。然而,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,卻是作者隨筆提到的一則軼事:
1949年,二十歲的顧工被派到第一屆全國文代會的演出委員會工作。一次,梅蘭芳在長安大劇院演出,顧工負責“看座位”,演出委員會的領導特別叮囑,樓上前排的包廂座位,只有中央委員來了才能坐,其他人一概不行,切記!
就這樣,恪盡職守的顧工接連婉拒了自己最崇拜的電影明星白楊、文代會主席團委員黃鎮(zhèn)后,見一位頷下飄著白須的老人猶猶豫豫地在前排坐下。顧工當即走過去,附在他耳邊輕聲提醒:“同志,這是中央委員坐的。”老人聽了,仿佛做了一件很失禮的事,連連點頭致歉,然后走到樓座的最后一排,扶著椅背,凝立不動。
即將開幕的預備鈴聲拉響后,中央領導人依次入場并坐在了前排,毛澤東在向熱烈鼓掌的人們揮手致意時,看到了佇立在最后一排的那位老人!岸希^來,過來嘛!泵珴蓶|向他大聲招呼,老人踏著一級級階梯欣然走來,毛澤東扶他坐下,愉快地與之談笑。
顧工這才知道那位被他“趕”走的老人,竟然就是幾個月后的政務院副總理,后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!擁有如此顯赫的身份,在面對“底下人”的勸退時,董必武卻毫不介意,難怪顧工在事后常常感到愧疚,時時詫異:當時他為什么不加以申辯呢?
明人曹臣所編《舌華錄》中也記載了一則類似的軼事:給事中蔣性中清廉耿介,卸任還鄉(xiāng)時臨時租了一條小船,恰逢落潮,船不能前進。于是便由二仆拉纖,蔣親自用篙撐船,狼狽不堪,被其他船上的人百般嘲笑羞辱。二仆厲聲喝道:“撐船的是給事中蔣大人,你們不要蠻橫無理!”蔣性中卻大聲笑道:“他們怎么會被你哄騙呢?”
合上書,我為董老的“隨遇而安”而熱淚盈眶,這種不拿身份壓人,不為難“底下人”的為官者修為,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愛戴和尊重,也為后世樹立起了為官做人的典范!
。ㄗ髡攥F(xiàn)供職山東省陽谷縣石佛鎮(zhèn)新鳳祥大廈電視臺)